马一浮,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现代三圣」,是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国学大师,于经学、理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且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
近代中国国力衰微,饱受凌辱,有志之士无不以变法图强、革故鼎新为己任。自十九世纪末起,中国历经多次政治变革及文化运动,传统思想以及生活方式遭到强烈的冲击和破坏。儒学在遭受批判和打击的同时,也在剧烈动荡的形势下,浴火重生,焕发了新的生机。
「六艺论」的阐发
「六艺论」是马一浮学术思想的核心。此「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即传统所谓「六经」。马一浮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不仅将「国学」定义为「六艺之学」,而且认为「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因此他主张以「六艺」判教,即分作诗教、书教、礼教、乐教、易教、春秋教六类,而反对以西方学术分科体系割裂中国传统学术的做法。马一浮强调六艺之教,主张「有判教而无分科」,不仅仅是为了学问的博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六艺教化学人。因此,六艺之教实质上是要据六艺之书,讲六艺之文,明六艺之道。他说:「天下万事万物不能外于六艺,六艺之道不能外于自心」,「六艺之本,即是吾人自心所具之义理」。因此,在文化、学术上如果「不知反求自心之义理,终无入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