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Twitter
Share on whatsapp
WhatsApp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whatsapp

周公

(約前11世纪)

制礼作乐,经天纬地

        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后世儒者尊奉他为「元圣」。

        殷商末年,纣王性情暴虐,残害贤良,荒淫无道,导致众叛亲离。周公辅佐武王,东征灭商,建立周王朝。武王去世后,继位的成王年幼,由周公辅政。他的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周公再次东征,平定叛乱,稳定政局。然后迁都洛阳,封邦建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并制礼作乐,确立典章制度。

  • 周王朝建立后,周公总结了夏商旧礼,重新制礼作乐,如祭祀、出征、会盟、饮宴、婚丧等都有相应的礼仪和乐舞,形成一套完整的人伦制度和行为规范体系。这套制度强调以礼乐教化人民,建立上下有序而和谐的社会,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
  • 周公崇尚德政,强调为政者必须以「德」治国,提出「明德慎罚」,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教与罚须统一于「德」的基础之上。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大变革。
  • 周成王继位时,年幼多病,周公代为处理朝政。有人散播流言,说他有意篡位。这时,周朝初立,百废待兴,政局未稳,内忧外患,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周公顾全大局,坚守职责,不惧诽谤,凭借过人的才干和果敢、决断,平定叛乱,稳定了局势。七年之后,幼主长大,他不恋权位,还政于君。周公心怀坦荡,一心为国,成为后世忠臣之楷模。
  • 周朝建立之初,周公被分封于鲁国;但是为了辅佐成王,他没有亲往封地,而是派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去管理鲁国。临行前,他告诫儿子:国家需要贤良之士,身为皇亲国胄,切忌骄慢待人。自己平时「一沐三捉发」(洗头时屡次停下来握住头发),「一饭三吐哺」(一顿饭来不及吃完,经常要吐出口中的食物),是因为要忙着起身接待前来拜访的贤士,生怕一时轻忽而错失人才。后人即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颂礼贤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