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韬晦,当代思想家、教育家、佛学家,性情教育的倡导者。师从当代新儒家大师唐君毅,是新儒家践行派之代表人物。主张文化回归生命,提倡生命成长之学。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大潮席卷全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人类文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走向异化,知识发展、科技进步,而人性堕落,文明倒退。要挽救文化危机,必回归教育。
「性情教育」与「生命成长之学」
霍韬晦认为当代新儒家大多致力于建立儒学理论,但囿于学术围墙,使儒学远离生活、远离生命,失去了回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他承继唐君毅以「性情」为儒学的核心精神,并将之落实于教育,提出教育应以开发性情为先,由「情」切入,才能把自己的生命打开,通向他人与世界,才会对社会、对历史、对文化、对天地有真切的关怀。他以「性情」诠释孔子的「仁」,并将孔子的「六艺」进行现代转化,提出「新六艺」,并建立了一套与之相应的方法论和教学实践体系。另外,在牟宗三讲「生命的学问」的基础上,他提出「生命成长的学问」,目的是建立一个不断开辟、不断成长的动态生命观,着眼点在「成长」,人的生命要有所「成」,有所「长」,前者指要追求更高价值,后者指要不断突破自己,这意味着生命成长不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充满质的蜕变。
「体会」方法论
生命成长的教育在于性情得到开发,霍韬晦提出与西方知识进路不同的「体会」方法论。他指出西方之认知方法预设主客二分格局,以分析性、逻辑性、明晰性及客观经验检证性为标准;「体会」则是自知自证,它是直接的、当下的、无二分的,有一种超越的感通在内,如刹那间的闪光,不能以概念说明,但并非神秘主义。从教育者而言,要开发人的性情,则不能只用概念或知识性的语言,而必须切身体会,深入对方内心,以性情感受性情,以生命呼唤生命。
经典的新诠释
霍韬晦对传统经典进行新的诠释,如以「性情学」讲《论语》,以「行动学」讲《孟子》,他指出《论语》在开发人的性情,这是孔子六艺之教的核心,亦是教育之本、文化之本;而《孟子》点明人性本善,人能成长在于尽心知性知天,其著意显发者,在践履工夫,须以行动证成。霍韬晦对经典的新诠释能够对应时代,深入浅出,为推动儒学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