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春秋》公羊学大师,积极推动儒学在汉代的复兴,并建立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奠定了汉王朝及其后整个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统治的理论基础。主要著作为《春秋繁露》。
秦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强大的帝国。秦始皇在意识形态上以法家为指导,实行暴政和文化专制政策,最终导致灭亡。汉王朝建立之初,社会经过长期动荡,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统治者反思了秦亡的教训,实行相对宽松的政策,大力倡导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逐渐稳定了政治局面,促进了经济生产。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统一思想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面对君权强化的局面,审时度势,积极推动政治变革,最终完成了将儒学「定于一尊」的历史性转变。
「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以《春秋》为基础,杂糅阴阳五行等各家思想,以「天」为最高的哲学概念,其意志通过阴阳五行的变化来体现,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人同类,「人之为人本于天」,人类社会的秩序亦根据天道而制。比如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皆源于天,即「三纲五常」皆取法于天。所以人从形体、精神以及整个政治道德观念都须依天道而行。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异谴告」说,强调统治者施政必须合乎天道,而天将以祥瑞和灾异对其行为表示赞赏和谴责,用以指导人间的活动。
「三统」循环的历史观
董仲舒认为历史是按照黑、白、赤三统不断循环的。每个朝代新王受命,必须根据三统循环的次序,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意;但是「大纲、人伦、道德、政治、教化、习俗、文义」等人伦之道则尽如故,即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在他看来,人事有变化性,但天道和人道之「道」具有永恒不变性,所以「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据《汉书 ‧ 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读书非常刻苦,精思专一,甚至三年未到自家园圃中一游,留下了「三年不窥园」的历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