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Twitter
Share on whatsapp
WhatsApp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whatsapp

范仲淹

(989-1052)

天下为任,先忧后乐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后世尊称范文正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不仅政绩卓著,更以其高风亮节名垂青史,为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楷模。 《宋史》评曰:「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北宋建国以来,统治者对士大夫采取优礼政策,通过科举取士,大规模汲取人才。范仲淹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寒儒成为进士,踏入仕途。他自幼精读儒家经典,以天下为己任,一心要救世济民,推动政治改革,兴办学校,政绩卓著。

  • 继承儒家重教的传统,以「兴学」为培养人才、救世济民的根本大事。提出「重名器」(慎选举、敦教育),主张「劝学育才」,强调考试之前应先育人,使科举取士制度与教育相衔接。在他主政期间,着力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完善教育系统,加强学堂管理,各地奉诏建学,地方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谓「盛美之事」。
  • 针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范仲淹主张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提倡创作要切实,符合时事,不为空言。对文学的革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名篇〈岳阳楼记〉融情于景,阐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更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情怀,体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
  • 范仲淹为政以秉公直言、刚正不阿闻名于世,他不畏权贵,虽屡遭贬谪,始终坚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展现了为民请命的凛然气节,堪为后世表率。他一生出将入相,出镇西夏时,时人有「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之语。
  • 范仲淹六十岁时,子弟们商议为其购置田产,供其安享晚年,范仲淹严词拒绝,反而自行出资购买良田千亩,找贤人经营,将田产所有收入用于成立范氏义庄,为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