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989-1052)

天下為任,先憂後樂

        范仲淹,字希文,諡「文正」,後世尊稱范文正公。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不僅政績卓著,更以其高風亮節名垂青史,為中國傳統士大夫的精神楷模。《宋史》評曰:「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

        北宋建國以來,統治者對士大夫採取優禮政策,通過科舉取士,大規模汲取人才。范仲淹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由寒儒成為進士,踏入仕途。他自幼精讀儒家經典,以天下為己任,一心要救世濟民,推動政治改革,興辦學校,政績卓著。

  • 繼承儒家重教的傳統,以「興學」為培養人才、救世濟民的根本大事。提出「重名器」(慎選舉、敦教育),主張「勸學育才」,強調考試之前應先育人,使科舉取士制度與教育相銜接。在他主政期間,著力改革科舉考試制度,完善教育系統,加強學堂管理,各地奉詔建學,地方學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時謂「盛美之事」。
  • 針對宋初文壇的柔靡文風,范仲淹主張宗經復古、文質相救、厚其風化、重視文學的教化作用,提倡創作要切實,符合時事,不為空言。對文學的革新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其名篇〈岳陽樓記〉融情於景,闡發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樂觀豁達,更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士大夫情懷,體現了崇高的思想境界。

  • 范仲淹為政以秉公直言、剛正不阿聞名於世,他不畏權貴,雖屢遭貶謫,始終堅持「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展現了為民請命的凜然氣節,堪為後世表率。他一生出將入相,出鎮西夏時,時人有「軍中有一韓(韓琦),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賊聞之驚破膽」之語。
  • 范仲淹六十歲時,子弟們商議為其購置田產,供其安享晚年,范仲淹嚴詞拒絕,反而自行出資購買良田千畝,找賢人經營,將田產所有收入用於成立范氏義莊,為范氏遠祖的後代子孫義贈口糧,並資助婚喪嫁娶等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