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復觀,原名秉常,字佛觀,後由熊十力更名為復觀,取自《老子》「萬物並作,吾以觀復」。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1958年與牟宗三、唐君毅、張君勱聯名發表著名的〈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標誌著海外新儒家的崛起,也意味著中國儒學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二十世紀的中國知識分子,面對西方文化的挑戰,一直在積極探尋中國文化的出路。儒學在這一過程中遭遇內外夾擊,處於破碎渙散的狀態。隨著專業化和學科化的現代學術體系和教育體系的建立,傳統儒學失去話語權,面臨被連根拔起的滅頂之災。如何恢復中國文化的價值和地位?儒學如何重建?湧現出一批融合中西、貫通古今的大師。
中國人文精神的闡發
徐復觀不喜形而上的哲學,認為探討中國文化不能離開具體平實的現實世界。他從史實的形而下角度來理解中國文化,強調人的生命存在,看重人文精神的闡發。他承認中西文化的不同,但認為不能以西方價值系統為唯一的標準來衡量其他文化。儒家的禮教為道德主體,道家的道論為藝術主體;反觀西方文化,則是政治主體和知性主體。東西所講的問題不同,怎麼可以用西方的政治主體和知性主體來評價道德主體和藝術主體?在他看來,人類文化的三大支柱(道德、藝術、科學)中,中國文化在源遠流長的道德精神和藝術精神方面體現了獨特的人文精神,正是西方文化所缺乏的,也正是現代人類所亟需的,應該發掘和弘揚,人類社會才更美好。他的獨具一格的文化哲學和中國文化觀,使他對於中國思想文化問題做出了富有開拓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