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載

(1020-1077)

橫渠四句,震古爍今

        張載,字子厚,取「厚德載物」之意。他長期在橫渠(今陝西郿縣)講學,世稱橫渠先生。北宋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西銘》、《正蒙》、《易說》,被後世視為理學代表作。與周敦頤、邵雍、程顥、程頤、合稱為「北宋五子」。

        北宋軍力薄弱,張載幼年立志為國建功立業。二十歲時遇到范仲淹,受其勉勵:「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於是放棄軍事,轉而專心學問,深研各家典籍而堅守儒家,創立了自己的學派,世人稱之為「關學」。

  • 張載繼承和發揚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生致力於著書立說、教書育人。不僅有自己獨到的教育理念,而且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總結了一套有效的教育方法。他非常重視以德育人,強調教育要變化氣質,求為聖人。在他的影響下,關中一帶民風為之一變,學者輩出。
  • 張載所創立的學派被稱為「關學」,與周敦頤的濂學、二程的洛學、朱熹的閩學齊名,共同構成了宋代儒學的主流。其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更被廣為傳頌,激勵了歷代儒者奮發之志。  
  •  

元氣本體論的提出

        張載所創立的「關學」體系結構嚴謹,是「北宋五子」中理論最為體系化的思想家。他發展了中國古代氣一元論的思想,在宇宙觀上,提出元氣本體論;在人性論上,提出「氣質之性」、「天地之性」,創立了人性二元論,為天理、人欲之辨提供了理論依據;在認識論上,提出「聞見之知」、「德性之知」,指出只有「德性之知」方為真知。

  •  張載非常重視實學,反對空知不行,學而不用,坐而論道。他一改漢唐以來專注於典籍章句訓釋和玄空清談之風,帶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歷史使命感,從北宋社會現實問題入手,力圖探求根本的解決之道。

  • 他是儒家德治、禮治的身體力行者,力圖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禮儀規範;而且注重教化,平時注重教弟子以灑掃應對及尊老攜幼之禮;任職期間,還經常把鄉里中的老人請到衙內,款待勸酬,以實際行動教育人們明曉養老事長之理。
  • 張載成名之後,在京師開壇講《易》,期間遇到二程兄弟,對他們的見解大為歎服,第二日,便對聽眾說,二程對《易》的看法比我更為深入,大家應該向他們學習。儘管張載在年齡和輩分皆是前輩(張載是二程的表叔),但他虛心受教,不恥下問,堪為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