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

(1885-1968)

儒佛會通,體用合一

        熊十力,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主人。二十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其思匯通佛、儒,是新儒家的開山人物,與其弟子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人,為現代新儒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代中國國力衰微,飽受凌辱,有志之士無不以變法圖強、革故鼎新為己任。自十九世紀末起,中國歷經多次政治變革及文化運動,傳統思想以及生活方式遭到強烈的衝擊和破壞。儒學在遭受批判和打擊的同時,也在劇烈動蕩的形勢下,浴火重生,煥發了新的生機。

 

  • 熊十力是中國現代哲學史上具有原創性的思想家。他在總結中國哲學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方哲學的思考,致力回應西方哲學對東方哲學的挑戰,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哲學本體論,在中國儒學史上第一次公開以「本體論」來標誌儒家哲學體系。這一宏大嚴密的獨特體系,標誌著近代中國哲學走向世界。
  • 熊十力早年喜歡讀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晚明大儒之書,漸生革命之志。曾參加辛亥革命,後來深感革政不如革心,於是確立了以學術為志業的決心。他先研究佛教,想要解決人內在的終極關懷問題。後逐漸傾心於儒學。他提倡復興儒學的真精神,強調「內聖」與「外王」、道德與事功並重,「內聖」的道德應通過「外王」的治化得以貫徹。他會通儒學、佛學和西方哲學,融合眾家之長,建立起結構嚴謹、內容深邃的「新唯識論」體系,以佛教唯識學重建儒家形而上道德本體。其發揮的「體用不二」等觀念,使儒學煥發了新的生命力。其學說影響深遠,在哲學界自成一體,為現代新儒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之基。

本體宇宙論的創立

在西方科學精神日漸深入之際,熊十力深感生命萎縮、道德虛無的隱憂。他在國家危亡之際,積極探尋救國之方,提出重建中國之「體」。他認為哲學的根本任務是「明示本體」。「體」是「心體」、「性體」,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體,也是宇宙萬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更是道德本體和道德主體。「天人一也」,人與天地萬物同具仁心本體,意味著心體之剛健、創生能力,蘊藏著極大的力量,可以生發出整個人文世界。熊十力與馮友蘭有著名的「良知為假定還是實有」之辯,熊十力認為良知是真真實實、當下呈現的,這一見地在當時可謂振聾發聵。

  • 熊十力早年投身革命,後獻身學術,欲以學術重振民族精神。他提倡「凡有志於根本學術者,當有孤往精神」,並以王船山為榜樣,「船山正為欲宏學而與世絕緣。百餘年後,船山精神畢竟灌注人間」。他在《十力語要》中自道:「人謂我孤冷。吾以為人不孤冷到極度,不堪與世諧和。」按照牟宗三的說法,熊十力是繼承民族文化慧命的智者,俊逸清朗,冷狂孤傲,在紛擾亂世中,獨作獅子吼。
  • 熊十力一生勤奮治學,並以師道自任,全力育人。他真誠坦蕩的儒者情懷、勇猛精進的狂者性格,感染並激勵了眾多學者。他以「文不在茲」、「捨我其誰」的氣概,照亮了學子的理想生命。徐復觀曾以陸軍少將的身份,被熊十力「起死回生的一罵」,喚醒了道德理想主義的精神。任繼愈回憶道,熊先生與學生「相處如一家人」,但如果在學問上有錯誤,熊先生會毫不客氣地指出,「從不說敷衍、客氣話。有問必答,甚至問一答十」。以其精神,熊十力為儒學、為中國文化培養了一大批繼往開來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