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原名敦實,字茂叔,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曾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其學亦被稱為「濂學」。與邵雍、張載、程顥、程頤合稱為「北宋五子」。
儒學自兩漢而下,日漸式微。佛、道二家的影響不斷擴大,三家逐漸呈現合流趨勢。中晚唐以來,儒學的復興亦是在此思想基礎之上。周敦頤生於仕宦之家,自幼好學,勤於思考,對儒釋道皆有廣博涉獵,融匯貫通,建立了自己的思想體系,為宋代理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面對北宋積貧積弱的形勢,他在政治上傾向改革。
理學本體論的建構
將「無極」、「太極」等概念與《中庸》「誠」的思想進行融合,提出「主靜立人極」的倫理觀,「人極」即「誠」,「主靜」即無欲,「無欲故靜」,這樣才能達到「誠」的境界。由此建構了從本體論到政治思想到工夫論的相對完整的哲學體系,為儒家倫理綱常的神聖性和永久性建構有力的理論根據。自中晚唐開始的儒學復興運動至此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在儒釋道合流的趨勢下,新儒學逐漸開始獨領風騷。
周敦頤自幼好學,博學力行,品行高潔。他的名篇〈愛蓮說〉描繪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風範,表達的正是自己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人格。黃庭堅讚其「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廉於取名而銳於求志,薄於徼福而厚於得民,菲於奉身而燕及煢嫠,陋於希世而尚友千古。」他在郴州任縣令期間興教辦學,二程(程顥、程頤)之父程珦與之結識,見其氣貌非常,於是讓兩個兒子拜其為師。周敦頤令二子尋孔顏樂處,以此開二程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