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yt
x
wtsapp

成人成才,從修養生命開始。

學習傳統文化,創造美好人生。

成人成才,從修養生命開始。

學習傳統文化,創造美好人生。

更方便、快捷、安全

支付學費,購買書籍、課程更方便

home-banner-arrow-img-prev
home-banner-arrow-img-nxt
1
/
1

每日金句

霍韜晦教授

正因為在現實社會裡我們沒有空間,那正是我們最大的空間。

你沒有經歷一番艱苦,你就講不出這種話,你就不瞭解這句話。

 

見《中國書院之旅》書131頁

每日一則

牟宗三

首先,我們要表明儒家的義理與智慧具有「常道」的性格。儒家,從古至今,發展了幾千年,它代表一個「常道」——恆常不變的道理。中國人常說「常道」,它有兩層意義:一是恆常不變,這是縱貫地講它的不變性;一是普遍於每一個人都能夠適應的,這是橫地、廣擴地講它的普遍性,即說明這個道理是普遍於全人類的。「常道」沒有什麼特別的顏色,就如同我們平常說的「家常便飯」;它不是一個特殊的理論、學說,儒家的學問不可視為一套學說、一套理論,也不是時下一般人所說的某某主義、某某「ism」,這些都是西方人喜歡用的方式。凡是理論、學說,都是相對地就著某一特點而說話;局限於某一特點,就不能成為恆常不變的、普遍的道理。儒家的學問更不可視為教條(dogma),西方的宗教有這種教條主義的傾向,可是儒家的「家常便飯」絕不可視為獨斷的教條。又有一些人講孔子,常為了顯示孔子的偉大,而稱孔子是個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外交家、哲學家、科學家、……,把所有的「家」都堆在孔夫子身上。依這種方式來瞭解孔子,瞭解聖人,是拿鬥富的心理來瞭解聖人。表面上看來。似乎是推尊孔子,實際上是糟蹋孔子。事實上,沒有一個人能成為那麼多的專家。凡是拿這種心理來瞭解孔子,都是不善於體會聖人的生命,不能體會聖人之所以聖人的道理安在。

 

- 中國現代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是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受熊十力的影響很大,他不僅繼承而且發展了熊十力的哲學思想。1949年,牟氏到台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東海大學任教。1960年應聘至香港大學主講中國哲學。1968年,由香港大學轉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哲學系主任。1974年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任教新亞研究所。其後又任教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海大學、國立中央大學。1995年4月12日下午三時因器官衰竭逝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曾獲香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及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獎。⁠(1909年6月12日—1995年4月12日)

文化回歸生命

最新活動消息

title-border-head-green
home-news-illustration
home-virtual-img1@2x

中國佛教藝術珍寶館

珍寶館秉持著護持文化,愛護文物,讓年代久遠之中國佛教藝術珍品散發光芒。
了解更多
btn-arrow
home-virtual-img2

悅賞天地 樂藝廊

樂藝廊融匯了音樂、繪畫、影視等多種藝術形式,讓讀者得到多方面的文化熏陶。
了解更多
btn-arrow
home-virtual-img2@2x

霍韜晦教授紀念館

霍教授一直致力於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及推動「佛教思想現代化」。
了解更多
btn-arrow

扶持文化 人人有責

文化傳承工作

title-border-head-green
home-bigbox-illustration

課程與活動

文化互動體驗
home-bigbox-img1

喜耀生命

生命教育
喜耀生命課程海報背景圖(手冊用_2011)

影音分享

霍韜晦教授的課堂
home-bigbox-img3

喜耀書屋

法住出版
home-bigbox-img4

抱綠山莊

法住鍛鍊營地
home-bigbox-img5

粵西學校

喜耀粤西学校:生命成长的教育
喜耀粤西学校:生命成长的教育

課程與活動

文化互動體驗

喜耀生命

生命教育

影音分享

霍韜晦教授的課堂

喜耀書屋

法住出版

抱綠山莊

法住鍛鍊營地

粵西學校

喜耀粤西学校:生命成长的教育

讀書長養性情

百家文化鏈

title-border-head-green
home-bigbox-info-img
home-video-illustration1

法住文化大講堂

名家教授
home-video-illustration-img1
home-video-illustration-img2

法住品藝講場

訂閱我們

title-border-head-green

訂閱我們以下的頻道,了解更多關於法住的資訊。

home-subscription-illustration
home-support-img

請支持我們

title-border-head-green

復活東方文化的精神價值,並將一切對生命的成長有貢獻、有啟發的文化加以流傳、開發,重建人類對未來的信心。

home-support-illu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