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留意, 為尊重法住機構的版權, 本網頁所有音頻和視頻, 只供個人研習聆聽之用, 請勿下載或複製。未經法住機構許可, 請勿公開播出。

黎斯華博士─生平

             女士諱綺華,別字斯華,筆名三蠻,於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九日生於香港,原籍廣東南海。父芬公,母黃太夫人,諱秀芬,二人勤儉持家,有女兒五人,女士居長。自幼承庭訓,女士雖未上學,已懂背誦「三字經」,初生時其舅父(已仙逝多年)觀其相貌,即謂其有關公之相,意志堅強,斷非常人。由於家境清貧,父母常往來香港、澳門二地謀生,女士亦偶隨親戚居住,幼年遷讀多所學校。十一歲入讀港島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課餘參加管弦樂團,負責演奏長笛,後雖未續深造,其情在茲,至婚後仍常懷念當年演奏音樂之情懷。中學畢業,女士以優秀之文科成績考入澳門東亞大學攻讀中文,次年起即獲獎學金,又於課餘作家庭教師,投稿報紙,暑假時回港作暑期工,靠其刻苦自力完成數年學費與生活開支。凡擔任之工作,均克盡己任,每獲僱主主動留任。八六年大學以一等榮譽畢業,即矢志任文化性質之工作,八七年偶於報章上看到「法住學會」之招聘廣告,自此「法住事業」即成為女士之終身事業。

             女士追隨法住學會創辦人霍韜晦教授之志業,深明霍師之事業乃繫中華文化千年之慧命,常痛心於世道無光,人間失義,而矢志衛道。尤其在學會初創之階段,霍師之大願弘志不易為此俗情世間所識,每有是非爭端,女士必第一時間站出,奔走呼號,無所畏懼,正氣凜然,見者動容,人聞法住有女士之名,無不肅敬。如是即以其女子嬌弱之軀,守於霍師左右,為學會抵禦歷年風霜,亦愈鍛煉出女士堅毅不屈、不妥協、不媚俗之風骨精神。法住事業有今天之發展,除霍師之開創外,當賴女士之勇毅無私也。二十年來學會事無大小,女士必然親躬,能者多勞,歷任法住學會之總幹事、總導師、總編輯、行政總監,又任姊妹機構「喜耀粵西學校」創校校董、「喜耀教育文化基金」董事等職,九八年起隨霍師南赴星洲,在當地建設喜耀文教事業,任「新加坡喜耀文化學會」行政總監。女士善解人心,於當地度人無數。

             女士一直追隨霍師讀書,從未停止,尤喜詩文粵曲,深明歷史常道,每聞忠良,必然下淚,文章尤其脫俗。女士於九八年考獲中國哲學碩士學位,○二年與丈夫袁尚華君一同考獲中國哲學博士學位。二人之緣,早於九十年代初即於法住肇萌,一直互相愛護,互相支持,同道同心,相惜相重,情感尤深,終於○八年一月二日共諧連理,法住上下及各方親友同皆歡賀。

             女士早於○三年發現患上乳癌,病情延綿多年,期間大小手術數以十計,大小針藥數以千計,雖然辛苦受盡,但從無半句怨言,還視之為「人生的磨練」,更常以溫言婉語安慰身邊擔憂之親友。女士又好學不倦,臨終前在家休養期間,仍不忘聆聽霍師二十年前所講之《維摩經》,其樂天積極,奮發上進之精神,令人至心敬佩。近兩年來,女士病情雖轉反覆,時感不適,每週出入醫院診所,仍堅持關心學會之事務,稍有精神,即主動安排上課,約見同學,召開會議,所有同學同事至感其精神,均對女士極為敬重愛護。

             女士於一○年九月起病情開始惡化,其間夫君袁氏一直照顧左右,夫婦情深,共渡最艱難之時間,霍師百忙中時往探望,一再鼓勵。香港、國內、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地同門於最後半月,持續舉行唸佛法會,功德迴向,支持女士。惜病情惡化,女士終於一一年一月十六日因肺炎等併發症壽終於香港養和醫院,臨終時家人陪伴身邊,安祥而逝,往生極樂。同門失去最敬愛之師友,沉痛至極,悲不能言。

黎斯華著作

生命教育叢書: 親親孩子

作者: 黎斯華博士

《親親孩子》簡介︰
孩子,雖然是孩子;但孩子的心,是最單純的、最直接、最清潔的,父母的責任,是好好的開發這純潔的心靈,把生命的意義充實他們的成長。

然而,當父母自己還未成熟的時候,任隨自我的情緒、欲望……來與孩子相處,孩子的心靈,亦隨之扭歪了,漸漸走上偏狹、偏差、偏激的路。

大家想想,代價何大!

本書作者黎斯華博士,主持多項家庭教育、親子教育、性情教育課程均極受歡迎;她以淺白的筆觸,深入生活中的點滴,引領天下父母,親親孩子,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生命教育叢書:人生愛語

作者 黎斯華博士

本書簡介 :
黎斯華博士將多年來隨霍韜晦教授學習性情之教心得,提煉成一百條啟廸人心的人生愛語。

書中分成六大章節 : 性情教育、夫妻、父母、父母的規章、子女、性情家教,並有多幅配圖,讀之感悟良多,温潤你心。

黎斯華 文集

作者簡介

黎斯華(1961─2011) ,原名黎綺華,哲學博士,早歲專治文學、史學,而兼儒學、佛學,後從事性情教育工作。其人品、其志業,均足以令人景仰。

黎斯華生於香港,1986年畢業於澳門東亞大學中文系,翌年即加入法住機構;在該會創辦人霍韜晦教授之教導下,矢志復活孔孟所說的人格世界和性情世界。廿多年來,歷任機構之總幹事、總導師、行政總監,又兼任出版部之總編輯。1999年,出任中國「喜耀粵西學校」創校校董、香港「喜耀教育文化基金」董事。其後又隨霍師南赴星洲,在當地開創喜耀文教事業,任「新加坡喜耀文化學會」行政總監。2003年辛勞過度,患上癌症。女士臨危不亂,治病之餘,繼續推動在各地開展之性情教育,並視之為「人生的磨練」。同道無不為其精神之堅毅與忠誠而感動。

《黎斯華文集之一 : 未磨之劍》

本書簡介

黎斯華自幼熱愛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嚮往書本中之人物與理想世界;發而為文,感情真摯,思想純樸,脫俗出塵。本書收錄自其少年時代起,不同階段之創作,包括散文、隨筆、遊記、讀書心得。讀之可感受到深藏於斯華心中之歷史情懷,與其對人生、對中國文化之大情大願。

《黎斯華文集之二 : 我的成長》

本書簡介

黎斯華自幼熱愛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嚮往書本中之人物與理想世界;

發而為文,感情真摯,思想純樸,脫俗出塵。本書收錄自其加入法住學會後,

不同階段之奮鬥之性情事業、性情文化,南北開拓,東決西蕩,其志氣、

其毅力、其堅強、其勇邁,均非常人所及,誠一代女傑。

《黎斯華文集之三 : 人生愛語》

本書簡介

黎斯華自幼熱愛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嚮往書本中之人物與理想世界;發而為文,感情真摯,思想純樸,脫俗出塵。本書收錄自其加入「法住機構」之後,推動「性情教育」矢志重建光明人性,平時教導家長為人父母之道之文章、講座、心得和感言、對現代教育開新之論,均從其性情直出,關懷細膩、體貼人心,無數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因之受益,非一般教育之論可及。

《黎斯華文集之四 : 粵劇常情》

本書簡介

黎斯華自幼熱愛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嚮往書本中之人物與理想世界;發而為文,感情真摯,思想純樸,脫俗出塵。本書以粵劇為題材,除欣賞其藝術外,更注重其精神世界之呈現; 此即斯華所鄭重說出的「常情」。「常情」不是普通的人情、閒情、耳食之情,也不是激情、狂情、佔有之情,而是出自於人的心靈深處,甘願為所愛的人完全付出之情。沒有猶豫、沒有計較、沒有要求、沒有畏縮,當下直出; 行其所行,道其所道,精神溢出於肉體之外,而形成一至真、至善、至美之境。唯識者得之。

 

《黎斯華文集之五 : 儒佛融通》

本書簡介

黎斯華自幼熱愛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嚮往書本中之人物與理想世界;發而為文,感情真摯,思想純樸,脫俗出塵。本書收錄其論儒學、論新儒家、論中國家庭教育精神、論佛教思想、論法住事業等多篇文章,均見其對中國文化真知與大信。如書中所言,中國文化之精神在「教」,使人成為一個「人」,而不在理論與門戶,故書中諸文,亦處處顯出儒、佛融通之精神,兼寫入世道人心,行文之間,不忘激勉讀者回歸自身之成長,守護傳統,悠悠其情,讀之可感。

《黎斯華文集之六 : 歷史之心》

本書簡介

黎斯華自幼熱愛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嚮往書本中之人物與理想世界;發而為文,感情真摯,思想純樸,脫俗出塵。本書收錄其論中國歷史之真精神、中國傳統讀書人承擔世運、堅毅赤誠之人格,故作者言: 中國之史學實質為「志學」。以見人之精神力量,可以伸入歷史,貫於天地,永遠感動人心。作者之一生,亦實為此一精神之展現。能讀此書,可扣中國歷史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