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規範、乃至待人接物,不是知識而是修養,也是一種生命的通達、生命的成長。《人生的平台》書99頁
希望……能喚起世人的覺醒,重新讀書,讀進古人的血脈,重樹讀書人的風骨!《國學與教育》書44頁
修養當然也有客觀性和普遍性,但這種客觀性和普性是植根於人心,依人的體會而出,因此不能離開人而有。《人生的平台》書99頁
有所不為,纔能有所為。《國學與教育》書44頁
人本來就活在傳統之中、歷史之中,不能只顧現實。《人生的平台》書100頁
劉禹錫之淡泊閒適,高雅自信。雖居陋室,隨遇而安,還有一些可以交談的朋友。但如缺乏知音,則一點傲骨,無處寄託,很鬱悶,有時也會一逆而變得清狂,行為怪誔。《國學與教育》書42頁
過去的一切,或者説,那個將一個人的當代經驗與前代人經驗承傳相連的社會機制,如今已經完全毀滅不存。這種與過去割、斷絕的現象,可説是二十世紀末期最大也最怪異的特色之一。
- 英國的左派歷史學者。(1917年6月9日—2012年10月1日)
你未覺察到的潛意識決定著你的人生,你卻將其稱之為“命運”。
- 瑞士心理學家。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提出"情結"的概念,把人格分為內傾和外傾兩種,主張把人格分為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層。他的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1875-1961)
無論你有多聰明,無論你的理論有多完美,如果不符合實際,那麼它就是錯的。
-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以對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表述、量子電動力學、過冷液氦的超流性以及粒子物理學中部分子模型的研究聞名於世。因對量子電動力學的貢獻,費曼於1965年與朱利安·施溫格及朝永振一郎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8-1988)
科學的目標是以較簡單明瞭的方式去理解困難的事物,詩則是將單純的事物以無法理解的方式作表達。這兩者是不能相容的。
-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被稱為「原子彈之父」。 歐本海默生於美國紐約,1925年自哈佛大學物理學系畢業,1927年在馬克斯·玻恩指導下取得德國哥廷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04-1967)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和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作家。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代表作有《鐘樓怪人》、《九三年》和《悲慘世界》等。(1802-1885)
通觀整個科學史,人們已漸漸明白,事件不會以隨意的方式發生——它們反映了某些基本的秩序,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有神力相助的。
-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科普作家,活躍於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初,主要研究宇宙學。(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知識唯一的來源是經驗。我很少用文字思考。我的視覺圖像必須很辛苦地轉譯成傳統的語言和數學用語。
- 德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其創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的相對論及量子力學,也是質能等價的發現者。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他榮獲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發現為量子理論的建立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1879-1955)
訂閱我們以下的頻道,了解更多關於法住的資訊。
復活東方文化的精神價值,並將一切對生命的成長有貢獻、有啟發的文化加以流傳、開發,重建人類對未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