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世称「船山先生」,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青年时期参与反清运动,晚年隐居故乡,潜心治学和著述,其学问极其渊博,举凡经学、子学、史学、文学等各门学术,造诣无不精深,对天文、历数、医理、兵法乃至卜筮、星象,亦旁涉兼通,对西学也多有留意。
王夫之出生于十七世纪早期,其青壮年时期经历了故国崩解、异族入侵之家国巨变。反清复明运动从北方各地一直延伸到南方沿海,遍至两湖、两广。许多年轻的士子中断科举应试,加入起义组织。王夫之也积极参与其中,后来在狂澜不可力挽之际,他回归故里,隐居著述四十年,坚决不受清廷征召,不易服、不剃发,保持遗民之独立姿态,代表了当时前朝士人的忠贞气节。
「格物致知」的重新阐发
王夫之把「格物」、「致知」视作认识事物的两种方法或两个阶段。他认为「格物」是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并考察其历史演变,以求得事物发展的道理;「致知」则是通过理性思考掌握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偏废。如果格物而不致知,就会陷入纷繁复杂的现象而失去为学的主见;如果致知而不格物,就会流于空想。他通过对「格物致知」的重新阐发,既克服程朱理学偏重格物、「即物即理」的毛病,又纠正王阳明心学「格物只在身心上做」的弊端。
重「势」的历史观
明清巨变促使王夫之深入思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势」是王夫之历史观的中心概念。他认为,历史发展之理,就是顺势而为。历史上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有不得不如此的历史大势。 「顺必然之势者,理也。」所以对于历史应该「推其所以然之由,辨别不尽然之实」,从「理成势」、「势成理」等多方面去认识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