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周,初名憲章,字起東,號念台,浙江山陰(今屬紹興市)人。因講學於蕺山書院,後人稱其為蕺山先生。明末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從其學者頗眾,形成蕺山學派,弟子以黃宗羲和陳確最有影響。
明代後期,朝政黑暗,魏忠賢閹黨當道,各地貪腐成風,盜賊橫行,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學術上則虛無主義和清談之風泛濫。王(陽明)學末流之士空談心性的弊端日益暴露,面對現實矛盾和百姓疾苦,束手無策。一些有遠見的思想家開始對這種學風進行反思,劉宗周正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慎獨」之學的闡發
劉宗周對王學流弊進一步反省,並將前人支離之說一一加以批評,希望重回孔孟的合一之學。他強調「學字是孔門第一義」,認為「君子之學,慎獨而已矣」。他把「獨」提升到本體論高度,把「慎獨」視作最重要的修養方法:「獨之外,別無本體,慎獨之外,別無工夫。」「獨者,物之本,而慎獨者,格之始事也。」因此,宇宙中的萬事萬物,而人類的一切道德準則都統攝在「獨」之中。「獨中具有喜、怒、哀、樂四者,即仁、義、禮、智之別名。」劉宗周通過對內在超越的道德本體的探求,希望找到道德實踐的理論基礎,然後再向外展開,達到本體與工夫的合一,由誠意而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