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取自杜甫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号长素,又号更生。晚清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维新运动的发起人,立宪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清政府多次与西方殖民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合约,国危民困。一些有识之士愤然而起,投入唤醒国民、对抗保守势力、争取革故鼎新的事业中。
「托古改制」的思想
康有为给当时思想界带来巨大震撼的巨著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这两本今文经学的著作阐述了「托古改制」的思想,为维新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巨大的推动力。他年轻时研究古文经学,深感其训诂考证对拯救国家民族意义不大,后转向今文经学,希望借其微言大义,实现经世致用的目的。他极力证明古文经学都是被捏造的伪书,只是记事之书,不是明义之书,曲改了孔子的微言大义。他采纳了今文经学的「三统」、「三世」说,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最后达到「太平盛世」。这些观点使当时渴望变革的知识界、思想界为之一振,梁启超誉之为晚清思想界的「火山大爆发」。尽管康有为的思想和主张,后世褒贬不一,但其推动中国近代史发展变革之意义,毋庸置疑。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自幼熟习儒家经典,少年时最大乐趣是在祖父任职的官舍读书,整日手不释卷。当时官舍里有清政府发到各地官署的《邸报》,让他大开眼界,开始关注国家大事。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直贯穿其生命始终。青年时期,他读了魏源《海国图志》及利玛窦等人翻译的西方书籍,进一步开阔视野。他志向高远,胸怀广大,将个人命运、国家前途与世界变化紧密结合。梁启超称其「先时之人物也。如鸡之鸣,先于群动;如长庚之出,先于群星」,「其理想之宏远照千载,其热忱之深厚贯七札,其胆气之雄伟横一世,则并世之人,未见其比也」。